一個自投産以來就不断虧損的企業,在内部條件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,怎樣能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裏創造了扭虧爲盈、職工支出增長25%,第二年職工支出再漲30%的奇观?山西焦煤西山煤電五麟公司的答案是契約化管理。這是記者從5月30日召開的山西焦煤契約化管理現場經驗交流會上獲悉的。
五麟公司成立于2003年,是典型的來料加工企業,雖然有兩座煤礦但仍處在辦理手續階段,能正常運行的只要100萬噸焦化廠和10萬噸甲醇廠以及配套的化工産品回收系統。因此,五麟公司自投産以來不断虧損,只能靠西山集團的幫扶過日子,是名副其實的“啃老族”。
2017年,五麟公司被西山煤電確定爲實施契約化管理的試點單位。本著“幹部既是指揮員又是戰鬥員,職員一崗多能”的原則,五麟公司將原先處級建制的所有部室降爲科級,剝離交叉業務,合並相近職能,精簡管理機構,自主選聘了9名班子成員、22名科級幹部全部充實到一線;對業務科室的崗位定員進行了重新核定,將選人用人權下放給各部長,公司只定職數,不參與人員去留,由部長選聘人員組成管理團隊,使科級機構減少45%、處級幹部減少18%、科級幹部減少27%、機關職員減少46%。精減的人員全部被充實到生産崗位。
“破除等靠要的依賴思想,強化管理,降本增效,向市場要生存、求發展”是五麟公司甩掉“啃老族”帽子成爲“自強模範”的關鍵,具體措施就是牽住經營管理的“牛鼻子”,最大限制地賺取産品和原料的差價,全面提升裝置的産能利用率。
五麟公司通過倒算盈虧持平時的煤焦差價來判斷進出貨時機,把握市場走勢,发掘利潤空間,使經營效益明顯提升;以産量爲單位計提工資,讓職工知道“增産就是增資”,同時強化生産調度,保持滿負荷生産,2018年初次實現産能利用率100%;設法降低加工成本,第一年把有限的資金集中用于組織生産,保生存的同時爲發展打基礎,第二年在安全設施、環保改造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,引入能耗管理平台建設和6S/CTPM精益管理等新的管理模式,使軟硬件管理程度得到同步提升。
隨著契約化管理的不斷深入,五麟公司的産量、産值、利潤等次要經營指標全面增長,2017年盈利1141萬元,職工人均支出同比进步25%;2018年盈利1.35億元,職工工資上漲30%。
今年,五麟公司在目標考核上進一步探求創新,把下屬甲醇廠作爲試點,將能夠影響安全生産的指標提升爲個性指標,重點跟蹤,實行一票否決制;在職能部門對生産單位進行單向考核的基礎上,采取了交叉考核模式;給予生産車間一定權限;對設備采購部門以及化驗、機修、儀表等相關服務車間的日常保障情況進行反向考核,取得顯著效果。